——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 池大浩 郑光辉 程海帆 郭鹏程 陈博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民收入的大幅提高,财富管理已经成为每个家庭都有必要树立的观念意识和实际需求。本文通过社会背景研究、现实问题分析、资产如何配置、过程检视调整等多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家庭财富管理的方法与方向。
关键词:新时期 财富管理 资产配置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两年,我国在习近平总书记及党的正确领导下,连续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卓越成就,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回顾过去,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房地产红利、互联网经济等多个致富阶段,许多人及其家庭因此积累了大量财富。然而,在进入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增速趋缓,生产要素普及,人们可能很难再遇到类似的全民造富机遇,而且整体上对于财富管理的意识依旧非常欠缺,概况表现为“懂得创造财富,却不会管理财富”。
为此,作为一家专业的金融投资机构,我们深入剖析了当下社会及家庭财富管理所面临的各种困境,自上而下,由大及小,为广大投资者梳理出一条合适的资产配置思路,并解决其中的难点与需求问题。
二、社会财富基本情况
(1)日益增长的社会财富
去年6月,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了《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报告指出,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前提下,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也迎来稳健发展的态势,202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241万亿人民币,2018-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重新回归两位数增长,预计到2021年底将达到268万亿。其中,资本市场产品规模增速显著,2018-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攀升至27%;投资性不动产在“房住不炒”政策下改革逐步到位,市场自身动力平稳恢复,年均复合增长率上升至14%。(见图1)
而且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及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增速较往年均持续上涨。2020年,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262万人,与2018年相比增加了约65万人,2018-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预计到2021年底将达到约296万人。这主要源于资本市场过去几年的快速升值,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回暖,以及境内外IPO的加速,导致新富人群的不断涌现。(见图2)
从财富规模看,2020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共持有84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年均复合增速为17%,预计到2021年底将达约96万亿人民币。2020年总体高净值人士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209万人民币。(见图3)
(2)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一方面,高净值人群对金融资产多元配置的热情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专业机构进行财富管理,占比从40%提升到了60%。在资产配置中,他们又偏爱金融资产,资产量级越大,金融资产比重越高,其中尤以二级市场股票、股票型基金为主。同时,他们开始追求线上化、智能化的全流程数字体验,希望通过一站式服务实现资产多元配置。
另一方面,对于千万级别以下的普通家庭而言,由于传统的储蓄理财收益逐年下降,资管新规的落地,以及更高的物质生活追求等因素,也逐渐开始拓宽自身的投资渠道,增加不同类型资产的配置,股票、基金和保险在资产组合中的占比显著提升,其目的性也从个人需求延伸到家庭、企业、社会需求,只是缺少专业性的引导。
再反观发达国家的社会情况,财富管理已经成为除了法律、医疗之外的第三大家庭主要需求,随着80后90后成为社会中坚力量,我们也必然会面临这个阶段。由此可见,中国家庭财富管理市场的沃土已经形成,一旦大众需求被充分激发,其势将不可阻挡。
三、当下面临的问题
尽管社会潜在需求巨大,但当下我们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要想真正做好财富管理,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1)全球宏观环境恶化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各类产业链受到重创,除了中国等少数个例之外,包括欧美在内的其他国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通膨,能源、粮食、原材料等价格纷纷大幅上涨,然后俄乌战争又加剧了这一形势,许多国家甚至已经出现了断供的情况。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为了一己之利,缓解国内通胀压力,不断加息收紧流动性,导致其他国家的经济更加恶化,并且带动各国货币对美元汇率一路走低,同时影响资本市场剧烈波动,触发各类潜在黑天鹅事件(如英镑),而这样的情况可能还将持续数年。
(2)国内社会问题复杂
首先是国内经济和收入增速放缓。除了疫情因素之外,根本原因是我国发展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且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自2012年起,税收收入/GDP的比例持续下滑,说明实体经济不景气,而土地财政的占比却越来越高。
为什么会下滑?因为劳动力红利在2012年迎来了拐点,劳动力人口数量从当年的9.41亿人减少到2021年的9.2亿人,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加速扩大,预计到2025年劳动力人口将不足9亿人。
当劳动力人口规模下降的时候,用什么来支撑经济不快速下滑?答案是人口债务红利,于是我们看到居民债务在同期出现了快速扩张,目前已超过90万亿的规模,债务收入比更是达到了176.3%。
举个例子:本来100个人,要借200万支撑经济,每人平均得借2万;现在为了保证经济增速,80个人要借240万,每人平均得借3万。也就是说,在人口红利收缩的时候,整个社会用人口债务膨胀进行了逆周期的对冲,直到人口债务红利到达临界点,即家庭部门预期未来的收入疲软,不足以偿付更高的负债支出。而在此之前,居民婚育的现金流会被膨胀的房贷持续挤占,这也进一步导致出生率和劳动力人口下降。
如果居民债务现金流到达临界点,由此产生的蝴蝶效应就是GDP的重要引擎失速,这也意味着未来GDP和居民收入增速将日趋减缓,那么全社会赚钱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其次是人口老龄化问题。国家卫健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曾介绍,我国老龄化呈现出数量多、速度快、差异大、任务重的形势和特点。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再来看一个养老金替代率的数据。所谓养老金替代率,指的是“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举个例子,60岁的陈先生退休前月薪是2万,退休后养老金为1万,那么他的养老金替代率即1万/2万*100%=50%。
之前有权威机构调研认为,养老金替代率要不低于70%才能保障退休生活质量。那么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多少?很不幸,不到40%,也就是说未来的常规退休收入将远远无法满足个人养老需求。
可是,这还不是最严峻的。如今我们的人口结构中,交养老金的少,领养老金的多,许多地方出现了当期收支缺口。财政部曾经公布一份数据,2013年我国养老保险缺口是1540亿,到2021年已经上升至7000多亿。而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未来5年内,我国退休人口规模将迎来新一轮井喷式增长,那么养老保险将面临更大压力,这也导致了养老金替代率进一步走低。
于是,为了解决自身养老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被动提高了储蓄率,放缓了负债增长,无形中又阻碍了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
以上情况反映出的现实问题就是——赚钱难、负债高、不敢花。正是基于这些原因,这几年国家一方面不断强调“房住不炒”,同时又利用各种措施“保交楼、稳民生”,避免房地产爆雷,继而刺破居民债务泡沫;另一方面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通过政策弥补养老保险缺口,鼓励多胎来调节人口结构。
(3)主流投资市场萎靡不振
先说房地产。自1998年国务院宣布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以来,中国房地产在城镇化以及货币宽松政策的推动下,持续了整整近20年的牛市,期间“地王”、“楼王”层出不穷,房价也是一路水涨船高,许多人在这次浪潮中赚得盆满钵满,此番景象与80年代改革开放下海经商颇为相似,拼的就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但自从高层定调“房住不炒”之后,中国房地产行业开始去杠杆,楼市变得似乎不再那么香了。以下是国内各地市二手房房价峰值回撤跌幅前十数据,其中石家庄位列榜首,跌幅将近30%,而作为一线城市的深圳也回撤了14.7%。
虽然说二手房并不直接影响土地财政,但如果二手房价跌幅太大,也会让一手房的“倒挂”引力变小,进而降低新房的销售数据。实际上,在房价整体下跌的同时,全国新房的销售数据并不好看,9月上半旬同比接近腰斩,尽管房贷利率仍在持续下行,但刺激效果并不明显,反而强化了购房者对于下跌的预期。
如果再结合之前的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问题,未来几十年房产的空置率还将大幅提高。现在人均住房面积的口径是41平,预计到2050年要多出80亿平的住房空间,换算下来大概是8000万到1亿套房子。所以,从市场经济学最基础的供需角度来说,除了刚需和改善性的用途之外,房产已基本失去投资的性价比,成了名副其实的“不动产”。
再看股票市场。自2015年牛市走熊之后,监管层不断创新改革,先后推出了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同时由于机构投资者的持续扩容,中国A股市场的整体表现也日趋成熟,并衍生出具有一定赚钱效应的结构性行情。
然而,随着近几年中美双边关系的恶化,以及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再叠加近半年美元加息对股汇两市的影响,A股逐渐回撤走弱,时常出现全面普跌的现象,投资者亏损严重。截止目前,两市成交量已持续萎缩至6000多亿的低迷水平,相较7月份几乎腰斩,股票交易异常清淡。
从长期来看,当下A股市场整体估值不高,具有一定的长线投资价值。而且A股走势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只要配置得当,也能跑出较为不错的年复合收益曲线。但是散户作为参与A股市场交易的主体,普遍缺乏专业的投资能力,且心态上更偏向投机性,导致A股更加容易产生剧烈波动,投资体验较差。
从短期来看,一方面美元指数持续走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路走低,甚至创出2008年以来新低;另一方面全球经济衰退,流动性收紧,导致各国股市普遍下跌,相互形成了涟漪效应。我们再来看2014年至今A股与汇率的对比走势,可以明显发现,A股和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着反向共振的规律。即每当人民币快速贬值,A股就表现弱势,当人民币快速升值,A股则转强。所以,在汇率企稳之前,场外资金将保持观望,那么A股市场恐难有出色表现。
若想破局,必须具备几大条件:一是外部形势趋于缓和,包括地缘政治、经济、股市、汇率等等;二是投资者对A股未来预期的改变,也就是由悲观转为乐观;三是保持相对充裕的货币流动性,同时有大量的增量资金进场。可是,目前这些条件都不具备。
四、家庭财富管理的配置之道
(1)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但现实是“你不理财,财就离你”。随着货币的不断发行,资产贬值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过去万元户就算有钱人,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255万,放到现在直接缩水99.6%。
再换个角度,如果别人在理财,而你却不做,相当于你的购买力在全社会的比重也在下降,换言之这也是一种内卷。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财富管理的首要目的是为了避免货币贬值、资产缩水,也就是保值,然后才是考虑如何增值。
(2)掌握科学的投资方法
首先,科学理财必然涉及到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三个关键因素,然而这三者又是永远无法同时满足的,俗称“投资不可能三角”,所以我们要学会接纳理财投资三要素的不可兼得性。
其次,要有一个合理的衡量标准。如何做到保值?从全社会的宏观经济情况来考虑,我们主要关注两个变量:一是GDP增速,它反映一切有价生产的增量;而另一个就是M2增速,它反映全社会的货币供给情况,两者是正相关的。
由于我国属于储蓄型经济,同时再叠加流动性的需要,所以两者之间会存在一个差额。而这个差额恰恰影响着货币的实际价值,也能更加客观表现真实的通胀情况。所以,我们把(M2-GDP)作为资产保值的合理最低标准。比如M2增速是11%,GDP增速是6%,差额5%,即投资组合收益率达到5%就算保值,低于则为贬值。
不过即使跑赢了真实通胀,可能实际的购买力还是在下降,因为M2一直在飞奔,说明我们在全社会的财富占比还是在减少,要想真正实现资产增值,最理想的目标应该是跑赢M2。
(3)个性化组合配置
在对目的和目标有了一定概念之后,我们需要了解个人及家庭的实际情况与需求,比如日常收支情况、未来规划、投资收益预期、风险承受能力等等。
同时我们还要了解当下正规金融渠道销售的主流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银行存款、固收/非固收理财、债券、股票、基金、信托和保险等等,了解它们的特性、权益(收益)以及风险点,同时考虑相对于自己的痛点问题。
然后再将家庭资产根据用途进行象限切割,并投入到不同类型的投资工具中,比例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及偏好进行调整。比如未来在养老、医疗方面的压力较大,那么可以提高保险的配置比例;比如未来有购房或其他大额消费支出,则可以加大对股票、基金的投入;对流动性有一定要求,可投资于货币基金和定开型债券基金。
以下是目前高净值人群较为主流的资产配置方案,可以明显发现,绝大多数资产都被投入到储蓄、权益类和固收类资产中,合计占比超过了80%,而投资性房产仅占3%左右,这也说明他们更看好未来的中国资本市场,同时又保证较高的流动性,而对楼市则持谨慎态度。
(5)过程管控与调整
最后就是持续关注,一是关注投资组合的表现情况,二是宏观及微观市场的形势变化,三是关注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与横向对比,根据个人及家庭需求适时做出投资策略的调整。
五、结束语
投资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懂得正确的资产配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以上就是我们关于新时期家庭财富管理的课题报告,如有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最后,浙商证券作为省内本土的金融机构,将一如既往地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专业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成为温州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者与行业标兵。愿各位投资者在投资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不断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