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赋能我市“5+5”产业 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4-02-06 11:28


—上海证券浙江分公司 金洛川、蔡晓敏、黄晓欧、彭彬彬、包寒

中文摘要:《温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以来,我市聚焦“5+5”产业链围绕五大特色优势制造业,全力推动温州特色优势制造业由区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重塑以电气、鞋业、服装、汽车零部件、泵阀五大特色优势制造业为主体的集群发展优势。围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培育现代化产业集群。

本文将在温州“5+5”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下,研究包括招商引资、产业创投基金、产业链整合并购、挂牌上市等方方面面,资本市场如何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温州特色优势制造业由区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


一、我市"5+5"产业发链发展及现状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八八战略”20年前前瞻性的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决策部署,引领浙江以脱胎换骨的勇气,以“腾笼换鸟”的思路,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精神,浙江率先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的转型,大力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了从制造到创造,从贴牌到创牌的转变,实现了产业和企业的深度转型。推动浙江由简单模仿转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由传统块状特色产业转向现代产业集群,由国内先进制造转向全球先进制造,为浙江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打下夯实的基础。

“十四五”时期,温州市聚焦“5+5”产业链,重塑五大特色优势制造业、培育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步加快发展五大区域性特色产业、做强五大现代制造服务业,打造万亿级规模产业强引擎,温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蓄新优势。建成全球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领先的时尚智造基地、长三角南翼制造业创新基地和全省数字经济领跑区。

围绕五大特色优势制造业,全力推动温州特色优势制造业由区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重塑以电气、鞋业、服装、汽车零部件、泵阀五大特色优势制造业为主体的集群发展优势。到2025年,形成五大千亿级特色优势制造业集群,总产值达6100亿元以上。

围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温州“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培育现代化产业集群。到2025年,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力争实现总产值(营业收入)5550 亿元以上,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

温州五大传统行业以深耕多年,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已经具有初步的集群效应,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和稳定的税收收入,并有数家龙头企业上市。但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面对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企业却缺乏议价能力,自主研发能力也往往跟不上市场更迭。传统行业均面临较大的转型升级的压力,调整产业结构完成现代产业集群模式迫在眉睫。

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一个深度结合,在如今的国际背景下,创新合作的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技术引进和创新合作的外部空间大幅压减,自主创新、产业链构建较为紧迫。面临着市场前景不明确、前期资金需求大、受战略政策影响较深等一系列难题,且在温州本土暂未形成规模性产业、成熟的市场环境和投资需求。

二、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金融问题与挑战

金融是支撑实体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柱,实体经济实现发展和繁荣发挥着必不可的作用。“十三五”期间,温州金融行业快速复苏和稳健发展,同时,金融业态和金融组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然而,温州金融供给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之间还存在错配依旧存在以下问题:

(一)产业融资结构单一短板凸显

实体经济融资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温州制造业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在公开市场融资困难,且传统制造业多为资金密集型产业,企业面临着设备维护、原材料购买、人力成本,对现金流的稳定性有着较高的要求,更使其依赖简介融资渠道。“十三五”期间,温州总贷款余额为13639亿元,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仅占484.7亿元。制造业融资整体来看以短期银行流贷为主,小微企业抵质押物不足导致长期资金来源缺乏,且债券融资、股权融资、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占比和信托、租赁、保理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占比较低,资产证券化融资极少。制造业融资困境依旧存在。

(二)产业运用现代金融工具能力不足

1.上市企业数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自凤凰计划成立以来,我市加大企业上市支持,紧抓上市梯队建设。截止8月底,温州境内外上市企业已达58家,其中A股上市36家上市企业数排名全省第六。上市公司累计融资额949.56亿元。但对比台州72家上市企业数、宁波139家上市数,依旧有较大的差距。从上市企业市值来说,温州上市公司以小盘股为主,百亿市值以上的企业仅为4家,而台州市有18家百亿市值上市企业,宁波市有24家百亿市值上市企业。此外, 温州上市企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科创板、北交所上市企业仍未实现零突破。上市培育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上市储备企业资源较为缺乏。温州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资产规模不大,且经营同质化较为严重,缺乏竞争优势;二是借助资本市场发展企业的意识不强。大多是家族式企业,对利用资本市场认识不足,缺乏熟悉资本市场的高级管理人员,没有一个良好的早期规划,财务管理不规范,公司治理不健全。

2.龙头企业并购能力有待提升

传统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面临低端产能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并存的困境,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充足的资金支持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产业并购作为重要金融工具,可以重新分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以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2022年,中国并购交易总额为4,858亿美元。浙江省并购数量和金额排入全国前五,浙江省企业并购已披露交易金额近2728亿元,交易总数量达624笔。温州市企业国内并购已披露交易金额的交易总额达49.1亿元,交易总数量仅有9笔。去年并购融资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IT及信息化、房地产、制造业、公用事业及医疗健康等领域。我市上市企业并购工具使用才刚刚起步,远未能达到利用并购重组使资源在企业和产业间进行合理配置,突破产业创新瓶颈。

(三)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市场主体规模和培育能力有待提升

风险投资、产业基金能够有效地引导并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有利于特色产业优势中小企业的孵化,通过加强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中小企业的支持,包括创业期、成长期以及那些具有独特优势和较强管理能力的企业,风险投资和产业基金能够推动其快速发展。

温州市共设立产业投资基金18支,基金总规模约270亿元,其中,到位规模约56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信息经济、新能源、生命健康等新兴领域是产业基金主要覆盖投资领域。同时,截至2022年末,我市辖内私募管理人51家,私募投资基金410只,基金管理规模76亿元其中,股权、创投类管理机构仅23家,管理规模29亿元。

今年5月,温州大力优化改革新的产业基金体系,预计设立市级规模为500亿元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但对比杭州计划形成总规模超3000亿元的“3+N”杭州基金集群,依旧有较大差距。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基金还有所不足。

除规模外,我市现有产业基金效益发挥不充分,对本土企业贡献度较低。产业基金除提供资金支持外,还应具备产业链升级、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多种功能,通过各种资源的叠加赋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三、资本市场是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重要途径

资本市场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

(一)运用现代融资工具,满足实体企业融资需求

1.多层次资本市场股权融资,提升直接融资占比

我国制造业融资长期以来以银行信贷为主,直接融资成为限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短板。我国资本市场已初步形成了以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和地方股权交易中心为主的多层次市场结构,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和类型的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不同融资需求。如今在注册制制度下,IPO发行审核周期缩短,发行节奏维持常态化,上市可预期性大大提高。当前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都设立了多种上市条件,支持和激励战略新兴行业和科技创新企业上市融资。

对于我市五大特色优势制造业,其中大型企业已发展稳定,对短期流动性资金的增幅需求较少,更缺乏的是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的直融资金。且证券市场的直融资金,相较于间接融资,有着低融资利率、低金融系统风险、高资金使用灵活度的独特优势。

此外,已上市企业可以通过配股、增发股票以及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在证券市场上进行再融资。再融资有着资金成本低、资金来源广、融资额度灵活等优势,有利于缓解公司的经营资金压力。

直接融资除了能给企业带来大量的市场资金外,集群效应下,大量同质化的企业会进行良性竞争,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具备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将能够获得更多的融资,从而大幅提升它们的融资能力。与此同时,这也将迫使那些落后的企业进行转型和升级,从而跟上发展的步伐此外,当战略新兴产业开始进入高成长期后,不仅企业进一步发展和扩大需要资本市场的直融资金支持,创业资本的出也需要资本市场。并且资本市场能为科技型新兴产业赋予更高的流动性和估值,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债券创新,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银行信贷作为常规的间接融资渠道,是制造业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大对制造业项目融资支持建立健全金融服务民营经济政策机制鼓励银行贷款投向中小企业。

债券市场也是企业债权融资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国努力建立健全多层次企业债券市场,丰富企业债券品种,创新债券融资工具,以保障优质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进行融资。但温州制造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较难直接进入公开市场进行债权融资。通过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等资本市场融资手段保障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资金。或由国企平台牵头,将知识产权、融资租赁债权等优质资产整合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助力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例如,目前温州已成功发行3期技术产权证券化产品,分批帮助5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5.58亿元融资。

(三)资本市场并购功能,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持

除股权融资外,资本市场还为企业提供产业并购和控制权转让的平台,大大提升产业和技术整合效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稳步发展,并购重组对资源配置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性逐步提高。尤其在现代产业集群模式下,产业转移、产业升级和兼并重组是调整产业结构,促使优质资源向优质产业集中,提升企业规模和市值的主要途径。产业并购与市值升值的良性循环,企业得以快速成长。

依托于专业金融机构的广泛布局和专业知识,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并购信息的传递。围绕有温州特色的产业群体,产业链分析基础,根据补链、延链、强链的需求,有目的性的进行招商引资。通过引导符合产业结构升级趋势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塑造现代产业集群。

(四)创业资本市场助力战略新产业加速发展

战略新兴产业的特点是长期投资、高风险和高回报,这与传统银行信贷的稳健需求不相符。间接投资多依靠政府政策倾斜。且都为典型的政府主导战略产业,由政府为产业发展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研发资金支持等。但随着行业发展,政府补贴的边际效应下降,银行信贷融资规模已无法满足产业发展投入。通过充分发挥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多渠道金融体系的融资作用,可以有效解决战略新兴产业融资困难的核心问题且相较于债务融资风险容忍度低、对还款有一定时限要求,股权融资能够更好地满足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

当前,温州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按照“1+1+1”的总体框架构成,即设立温州市重点产业发展基金、温州市国资创新投资基金和温州市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分别专注于政策、效益科创类。目的是为给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但政府资金有限,覆盖面不足。需要广泛的社会资金进行补充。因此,协同对接场内和场外,依靠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资本市场能够增强对中小企业的覆盖能力。

可通过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直接借助社会资金补充创投基金,科创债是指由科技创新领域相关企业发行,或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发展的公司债券。向科技创新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的公司制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机构或主营业务围绕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运营,且创新要素集聚能力突出,科创孵化成果显著的重点园区企业均符合科创债发行人的要求。资金通过基金投向科技型企业、科创孵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支持科技创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通过引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借助基金管理人的专业团队和项目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与政府产业基金携手合作,加速孵化和培育企业,助其快速成长和壮大。

四、资本市场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建议

(一)拓宽创投基金的资金来源,引导创投基金高质量发展

多方面扩大创投产业基金中长期资金来源。我市可出台相关的基金业扶持政策,引入专业基金管理机构和私募基金类机构,创造出更多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促使更多资本“活水”进入市场。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资金按照商业化原则投资创投基金,与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合作,以实现最大限度地撬动社会资本,强化产业创投基金与温商资本的联动纽带,打造温商侨商股权专业投资中心。

地方城投企业业务转型与我市产业发展相结合,扩大创投产业基金规模。根据自身业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智慧城市、高端设备、新材料)联合设立产业基金,或以产业基金管理人的身份布局重点区域各类有发展前景的战略新兴产业,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及实施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借助省级、国家级产业基金的金融支持和战略部署,依靠设立联合子基金等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基金的示范引领和杠杆放大作用,吸引优质企业、人才、金融资源,引导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发展在金融服务方面给予专精特新企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支持服务温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借助金融中介机构在专业技术素养上的优势,加强产业基金的专业培育能力。逐步弱化政府干预,放权给专业的市场化管理团队运作引导基金,促进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专业化,选取投研能力强的基金管理人强化产业基金投研的能力。发挥券商机构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融资渠道广阔优势,准确地为企业对接资金和政策,将区域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引导专精特新科产业项目落地温州,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加速温商、温资回归。

(二)发挥产业龙头作用,整合并购多产业链

根据自身产业结构,聚焦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把握未来新经济的潮流,特别是针对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突出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符合未来产业升级方向的新兴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整合资源。出台鼓励优质企业并购相关政策支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并购进行行业内整合,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或跨界进入新能源、硬科技等赛道。

(三)紧抓北交所政策机遇,夯实全市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后备基础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服务对象更小、更专,上市门槛更低,包容性更强,特别是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上市融资的支持力度更大。我市可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强企业上市服务和优质企业挖掘工作,增强中小微企业集聚效应,推进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后备库扩容。深耕五大核心产业链培育,围绕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五大战略目标,狠抓产业链招商,形成一带一链的乘法效果。

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股改上市培育服务机制,灵活地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定制服务,满足不同企业的差异化需求。建立健全解决上市企业用房用地问题的协调工作机制为企业项目立项、环境评价、劳动用工等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为上市企业实施重大投资项目提供便利条件。

推动券商、银行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深度参与上市培育工作,根据相关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提供差异化服务,协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好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且对企业上市工作及引进市外优质企业的招引团队等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四)充分发挥政府平台优势,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将传统的‘银行+担保公司’贷款模式,转变为‘政府+银行+担保公司’担保模式,探索形成‘政银担’金融服务模式。通过政府部门、银行、担保机构多方按一定比例分担风险,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增量、扩面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

推动券商中介以债券融资业务服务实体经济,发挥国企城投平台市场融资优势。由城投平台或国有企业作为发债主体,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资金通过委托贷款的形式贷给符合条件的当地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这种方式,更加容易地获取必要的资本促使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助力“硬科技”企业做大作强。

(备注:图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