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温州市中小企业 赴北交所上市的调研报告

2024-02-06 11:29


关于加快推进温州市中小企业赴北交所上市的调研报告

—申万宏源证券温州分公司 江衍妙 陈春梅 瞿文静 林陈娥

中文摘要:

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北交所的设立对于以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的温州而言,意义重大。相对沪深交易所,定位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北交所,上市门槛相对较低,更适合温企“体量”、更适合温企“特长”、更适合温企“需求”、更适合温企“速度”。

尽管北交所的设立,为温州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创造了重大机遇,但是北交所成立近两年来,我市仅利尔达一家企业在北交所上市。主要问题有:一是认识存在“偏差”,二是企业上市条件不足,三是扶持培育力度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引导温州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凤凰涅槃,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大扶持,增强企业赴北交所上市意愿,二是分层分类,找准培优“金种子”,三是企业优化机制,开展全链条式跟踪服务,四是创新试点,开展多元资本运作模式。

关键词:北交所,服务创新型,扶持培育政策体系


2021年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致辞中宣布:“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资本市场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北交所的设立对于以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的温州而言,意义重大。据此,我们联合多方组建课题组,专门就“加快推进我市中小企业赴北交所上市”组织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北交所设立近两年的时间,截至7月31日,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210家,总市值超2700亿元。其中,民营企业185家,占比88.10%。高效支持了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目前已累计实现公开发行融资486.13亿元,平均每家融资2亿元,其中,民营企业融资379.15亿元,占比71.82%。体现了中小企业按需合理融资的理念。相对沪深交易所,定位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北交所,上市门槛相对较低,非常适合温州企业上市。主要体现在:

(一)更适合温企“体量”。除科创板外,沪深交易所要求上市企业年净利润标准5000万以上,而温州年净利润5000万以上的企业数量不多,导致温州企业上市工作落后于杭宁嘉绍。而北交所规定“最近2年净利润均不低于1500万元”,更接近温州企业普遍盈利能力。

(二)更适合温企“特长”。目前,北交所210家上市企业当中,制造业占比超过70%,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电子、医药生物等行业较为集中,与温州支柱产业结构高度吻合。

(三)更适合温企“需求”。目前,境外上市新股发行比较困难,且估值很低。而北交所上市企业的估值同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估值基本相当。北交所新股发行融资规模为2-5亿,非常适合温企技改扩量的资金需求量级。

(四)更适合温企“速度”。北交所待审企业少、审核时间较可控。截至今年9月28日,北交所待审企业仅57家。北交所竞争压力小,周期相对短,过会概率高,且相较于从新三板重新排队IPO,北交所转板具有明显优势,如观典防务等北交所公司转板科创板,审核用时仅36天。

(五)更适合温州企业再发展的新“机遇”。2022年6月,省政府与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浙江证监局、浙江股权交易中心,与北交所和全国股转公司共同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建北交所浙江服务基地和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库(“凤凰丹穴”系统);这样构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畅通了我省中小企业利用北交所、全国股转系统发展成长的路径,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浙江创新强省首位战略,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夯实基础。

二、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24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5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7家,位居全省前列。尽管北交所的设立,为温州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创造了重大机遇,但是北交所成立近两年来,我市仅利尔达一家企业在北交所上市。主要问题有:

(一)认识存在“偏差”。

一是“看不上”。我市大部分有初步上市意向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未认识到北交所独特优势,仍停留在新三板市场流动性较差、交易不活跃、挂牌企业平均估值低的固有认知,存在“看不上北交所”的情绪,导致企业新三板挂牌的意愿偏弱。

二是成本顾虑。相对于温州规模小、盈利能力弱的中小企业而言,在上市过程中付出的财务成本,如支付评估、验资、审计、律师等中介费用,补缴大额税费等是一笔不菲的支出,高额沉重成本的投入和上市成功与否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对上市有较大的顾虑。

三是安于现状。对于有相应规模的中小企业来说,组织生产管理成型,销售渠道稳定,经营成本可控,资金支配相对自由,觉得企业“活得相当可以、相当满足”,没有再向前一步“折腾”、做强做大做规范的愿望,对上市有潜意识的抵触。

(二)企业上市条件不足。

一是创新性不足。虽然北交所未在拟申报企业的所属行业方面提出“三创四新”的要求,更未设置“科创属性”门槛,但对企业在创新性方面依然有优先的要求。受新冠肺炎疫情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采用降本增效的保守运营模式,公司的研发支出出现大幅锐减。wind统计,温州目前仍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532022年研发投入超过1000万的仅9家,500-1000万的为15家,其余均在500万以下,比如鹿城区新三板挂牌平均研发费用仅为450万,可能对后续申报和审核造成不利影响。

二是经营压力剧增。近年受国际局势和原材料涨价等影响,多家企业经营压力倍增,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部分企业净利润同比跌幅40-70%。如乐清20家新三板挂牌存量企业中,2022年度净利润超1000万元的企业只有2家,3家净利润约800万元,7家净利润为亏损,鹿城区新三板挂牌存量企业中,2022年度净利润超1000万元的企业只有3家,多家净利润为亏损,难以满足“北交所对申报企业的盈利要求是申报前两年均在1500万元利润以上,或申报上一年度在2500万元以上”的要求。

三是企业制度建设任重道远。尽管北交所在规模、盈利等方面比沪深交易所要求低,但内部制度规范特别是财务规范方面有同等门槛。而温州企业基本脱胎于家庭或家族企业,在企业治理结构方面离上市企业要求有巨大的距离。

(三)扶持培育力度不足。

一是后备梯队资源不足。新三板企业是北交所最大的拟上市企业资源库。目前,温州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有7701家,仍在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53家(累计95家创新层企业仅14家,符合北交所挂牌条件的更少,能在北交所快速上市的企业资源明显不足,在企业赴北交所上市发展和梯队培育上短板明显。

二是扶持政策优惠力度不大。目前我市缺乏针对性支持企业北交所上市的扶持政策,如《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温政发〔2020〕13号)中关于新三板挂牌的奖励政策仅简单表述为“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相比,北京、成都、厦门、泉州等地均出台扶持企业赴北交所上市的专项计划和扶持政策,我市体现在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导向性政策不彰。

三是资本支持力度不足。我市现有的双创基金、产业基金、科创基金对企业的上市支持力度不大,虽然大多政府投资基金都设置了本地返投比例,但本地优先有限,过度追逐市场化收益,对本地企业扶持的政治意识不强,常常出现“外地额度投完、本地投资寥寥”的尴尬局面。

三、对策建议

我市应当切实抓住北交所的政策利好,借以做大资本市场的“温州板块”,引导温州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凤凰涅槃,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大扶持,增强企业赴北交所上市意愿。

一是推出专项“政策红利”。出台《温州市关于支持企业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若干扶持政策》,对后备企业赴北交所分阶段奖励,如对完成“聘请具有证券资质的中介机构完成审计报告和股改后”企业,给予一定前置奖励;对于成功挂牌新三板基础层的继续给予奖励;进入北交所创新层的再增加一定的奖励;成功进入北交所上市的,除了给予固定奖励外,还应当配套给企业和经营团队按实际募资净额给予一定融资比例奖励。

二是明确“同等待遇”。全面梳理并修订温州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已出台的股改涉税、工业土地出让相关处置宽容政策、股权或资产合并或分离产生税费优惠、所有者权益转增股本奖励、降低融资成本、放宽用地条件、解决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政策,给予在北交所上市企业与沪深交易所上市企业一样的政策待遇。我市已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在北交所上市的,也可享受相关政策。

三是深化战略合作。建议抢抓温州市政府与北京证券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契机,与北交所开展一系列有深度的、另开一面的合作,除了提供业务培训指导、绿色通道等常规性支持举措,全力争取温州首批企业在北交所上市的业绩包容性。同时,更积极与北交所业务市场排名前列的证券公司开展务实性合作,争取更多的中介机构“朋友力量”的支持。

(二)分层分类,找准培优“金种子”企业。

一是夯实上市产业基础。“企业上市,源头在产业,关键看企业”。建议针对北交所重点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特点,深化全市产业链链长机制,加快统筹各细分行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资源,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属性突出的中小企业,建立“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对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和多元金融支持,如对拟上市企业引进私募股权投资、创投及战略投资,融资所占股本超过5%,募集资金投入温州市的,给予实际到位投资额一定比例的奖励。

二是建立上市梯队培育体系。建议细分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重点培育四类企业(1.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已在新三板挂牌企业;3.列入市级拟上市企业,但业绩暂时与沪深交易所还有一定差距,但基本符合北交所业绩要求的企业;4.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但在体量方面可能还达不到沪深交易所上市要求的企业),鼓励引导其“转攻”北交所。同时,邀请在外上市公司扶持家乡企业做大做强完成企业上市,或加码奖励支持政策,吸引在外的上市主体迁入我市,快速充实壮大我市拟上市后备资源和上市数量。

三是加大差异化研判引导。针对新三板挂牌企业从基础层进入创新层、由创新层申报北交所等重要环节,邀请北交所、中介机构的专家设置专门课程,提高企业专业人员工作水平。支持现已在创新层挂牌企业做大规模,全力冲刺北交所。挖掘新三板基础层挂牌企业中发展规模较大、符合行业要求、具备创新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的企业,以北交所上市为目标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对于暂时达不到北交所上市要求的企业,应组织北交所上市业务的专题培训,为企业讲解北交所最新制度安排和上市规则,增强新三板挂牌和北交所上市的主动性。

(三)优化机制,开展全链条式跟踪服务。

一是发挥工作专班作用。依托各县(市、区)企业上市协调工作机制或企业上市专班,定期梳理新三板挂牌企业问题并制定责任清单,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协调职能部门为企业提供历史沿革、财税、土地、环保、社保、公积金等服务。

二是提供精准个性服务。精选一批服务能力强、信誉好、过会率高的券商、会所和律所,建立政府与专业中介机构战略合作,为企业无偿提供前期宣传和指导。鼓励专业中介机构为拟上市企业量身定制一套引导、扶持方案,因企施策帮助企业做好业务指导、问题诊断、内部规范、股权改造和尽职调查等“一对一”精准服务,对顺利过会的企业和帮助企业取得上市积极进展的专业中介机构,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是加强要素保障。建议加大政策性金融产品为企业创造融资绿色通道,降低融资成本,如科创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针对温州本地结合企业纳税情况和上市意愿,配套专项投资子基金,不仅提高政府投资基金的有效投资,同时为拟上市企业再融资提供强有力征信。支持企业上市前融资,建立与银行、担保机构的信息沟通渠道,为企业挂牌上市开发专属信贷产品,提供担保、增信服务。选派优秀的金融机构中层以上干部,成立上市金融服务专员,为企业上市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四)创新试点,开展多元资本运作模式。

一是加强多元资本定向引流。依托我市在京外派机构和金融部门相关资源,引入市场上北交所主题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北交所拟上市企业专项资产管理产品,为我市拟北交所上市企业提供投融资支持。

二是强化债股联动。拓宽优质企业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我市北交所后备企业依据自身发展阶段和财务结构,在北交所通过发行民营企业私募债或股票IPO实现多样化资本上市运作。

三是探索科研转化“定向管培生”机制。针对我市中国眼谷、基因药谷、瓯江实验室、浙大高等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的科创项目孵化企业,由相关院士专家牵头,市财政局、市科创基金联动配合,提前布局,高位谋划,开展“定向管培生”机制的全生命周期发展引导,推动金融资本与科技成果深度融合,破解科创企业的痛点难点。